(资料图)
□吴睿鸫
今年全国两会,民进中央拟提交《关于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的提案》,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,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,对部分地方公务员、事业单位招考要求应届毕业生须为当年毕业的做法予以纠正。(2月26日 上游新闻)
对于求职者而言,对毕业生应届身份的限制,已成为眼下影响高校学生就业的一道显性“门槛”。现实中,很多用人单位,特别是公务员录用、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岗位时,大都会要求只招收应届毕业生。这种身份性限制则意味着,求职者一旦错过某次单位招聘,便失去了一个实现就业的机会。
在这种背景下,民进中央拟提交的提案,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,放宽限制,具有很强的现实性、针对性、紧迫性。这不仅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,舒缓就业压力,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,更为重要的是,也能让大学生就业之路变得更加宽广。
当前,大学生就业难,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。尤其是,长达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,使我国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,导致部分企业业务量锐减、用人需求降低,出现减招岗位,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变得更加艰难。如今,尽管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国内经济和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复苏,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但就业市场的需求端与供给端,要达到两者平衡,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在就业压力吃紧的当下,若用人单位严卡应届生的身份,未免有些不合时宜。以更宽松的标准,对待高校毕业生的应届生身份,应当成为一个值得进行制度探索的方向。具体讲,用人单位如何淡化应届生的身份,放宽毕业生的求职限制,需要做出具体的制度安排。譬如,不妨设置两年的“延缓期”,用公共政策固化下来,只要高校毕业生在这个期限内,都可以参加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,都算首次就业。
民之所呼,政有所应。颇具欣慰的是,放宽毕业生应届身份时间限制,已在个别地方开始实践。前些天,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《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2023年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告》中,明确了招聘对象,包括2021年、2022年毕业生(非在职)未落实工作单位的人员。这项制度安排,无疑将惠及更多的非应届毕业生,从而让宝贵人才在市场上的流动,变得更加自由、顺畅。
实现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,既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前途与命运、家庭的幸福,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。长远看,唯有让就业政策与就业现实需求相吻合,全力推动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年龄、性别、毕业时间等限制,才能让就业效果释放“乘法”效应。适度延长毕业生应届身份时限,最大限度淡化应届生身份,是调整就业政策思路,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最佳“助力器”。